金线莲来源于兰科开唇兰属植物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(Wall.) Lindl.,别名金蚕、金石松、树草莲、鸟人参、金线虎头蕉、金线入骨消。以全草入药,昧甘、性平,具有清热凉血、除湿解毒的功效,用于肺结核、糖尿病、 肾炎、膀胱炎、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,尤其在治疗肝病、排毒去火、降压凉血等方面有独特效果。民间常用其清水煎服或炖汤,治疗小儿惊风、妇女白带以及毒蛇咬伤等。其株型小巧美观,叶型优美,叶脉金黄色呈网状排列,也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室内观叶珍品。
1.形态特征
金线莲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陆生兰。株高8-20cm。根状茎匍匐伸长,具节,节上长根,根少数,不分枝,根上有根毛。叶2-6枚,互生,卵圆形,长0.7-3.0cm,宽0.6-2.5cm,先端急尖或短尖,上面墨绿色,有金黄色的脉网,背面淡紫红色。花为完全花,总状花序具1-6朵疏散的花,花序轴长8-13cm,被柔毛;花苞片淡紫色,外面被短柔毛;中萼片卵形,向内凹陷,长6cm,侧萼片长圆状椭圆形;花瓣近镰刀形,唇瓣 2裂,裂片较窄,呈舌状条形,长6mm,具爪,每侧有6条流苏,基部具距,距长6-7mm,指向唇瓣,胼胝体生于距的中部。果为蒴果,具三棱或六棱。花期9-10月,果期10-11月。
2.生物学特性
金线莲喜欢生长在海拔50-1600m的常绿阔叶树木林下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土的浅表层,以及沟边、岩缝、石壁、树兜(头)等阴湿处,一般要求温度18-20℃,光照低于正常日照的1/3,最忌阳光直射。常成点状分布,其株高8-20cm,根茎细软,茎圆筒形,先端直立,基部成匍匐状,茎节明显,根状茎横走。植株之间的距离有近有远,相互之间没有相连,金线莲在野外的繁殖方式以种子繁殖为主。金线兰和台湾银线兰在贵州的花期基本一致,6月初为花蕾期,7月下旬到 8月上旬为盛花期, 8月中下旬直至9月为末花期。种子成熟时呈粉状,褐色,极为细小,一枚蒴果含有上千至数万粒种子,不具胚芽、胚根和子叶等构造,成熟后裂开散落在枯枝落叶层下、草丛中、淘爸旁、山涧石壁等处,由某种真菌侵入,将种子胚细胞 中的淀粉转化为糖,促进种子萌发生长,因此,自然萌发率和繁殖率低,以分根法或扦插法繁殖,需时长且繁殖系数低,很难形成规模种植。
金线莲植株矮小,根系不发达。植株长生缓慢,从播种到开花,需要两年三个月。金线莲对土层的土壤性状有较高要求,应具有机质含量高、疏松、通气、透水、含水量25-40%,中性或微酸性(pH4.5-6.5)的森林腐殖土或经风化的黄壤土。
|